2021年我市全社会R&D经费投入37.4亿元,比上年增长27.34%,增速比上年提高11.1个百分点,增幅排全省第三位;全社会R&D经费投入强度达2.0%,比上年提高0.21个百分点,增幅排全省第三位,标志着我市科技创新跨入2.0时代。
一是持之以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
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,市县一体坚持创新制胜工作导向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先后与浙江大学合作工作共建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,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(衢州),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共建浙江工业生态创新研究院,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浙江理工大学常山研究院,为六大标志性产业“一产业一研究院”、县域“一县一产业一高校一研究院”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增强,有效激发全域创新活力、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。2021年,高校科研院所R&D经费达3.3亿元,连续三年成倍增长。
二是久久为功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
坚持把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,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投资,引进培育一批如纤纳新能源、拓烯科技等依靠创新驱动的高端前沿技术引领企业。今年以来,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为96.1%(全省排名第一),高于全省平均增速56.9个百分点,高于工业投资增速63.4个百分点。深入实施“双百”科技型中小微企业“登高”计划,组建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队与培育企业结对,开展梯度培育、分类指导、精准服务,加快科技企业“小升中、中升高”梯度成长,推进科技企业“双倍增”,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逐年大幅提高。截止目前,高新技术企业数555家,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2245家,三年内实现翻番。今年1-8月,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为53.45亿元,同比增长36.6%,增幅全省排名第十,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2.78%,与去年相比提高0.28个百分点,增幅全省排名第二。
三是先行先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
统筹各类创新资源,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,建立“大科创”专项政策资金,有效实现了科技和工业专项资金的整合、资金和基金的并轨、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联动、市本级和县(市、区)的统筹,自大科创政策出台以来,已兑现大科创经费17.9亿元。对浙大两院、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市级财政科研经费实行经费包干制,加大简政放权和激励力度,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。先行先试全面创新改革任务,扎实推进“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”改革试点,紧贴我市产业创新需求,严密组织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与衢州学院联合培养“绿色低碳化工新材料”产业创新人才。推进电子科大长研院(衢州)“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”试点,采取“技术入股+现金入股”的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,探索科学技术向第一生产力转化的新路径。
来源:创新处
编辑:胡雅琴